学院专题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院专题 > 数字化校园学习专栏 > 正文

以数字化开辟充分就业新领域新赛道

时间:2023/07/04 浏览次数:

近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,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,确保取得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成效。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,从供给侧看,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,毕业生求职规模再创历史新高;从需求侧看,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,加上近年疫情导致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,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。 数字化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,也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创新动能。近年来,随着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飞速发展,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,数字化推动信息、技术、资金、人才、岗位等要素循环流动,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创造了可能。以数字化思维和方式开展就业工作,构建多元化、协同化、精准化的就业工作新体系,有助于开辟充分就业的新领域新赛道,塑造高质量就业的新动能新优势。

以数字经济拓展就业机会,实现就业最大化。数字经济具有创新性高、灵活度大、个性化强等鲜明特征,与高校毕业生的青年特质、职业意向具有较高的契合度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,不仅可以创造更丰富的就业形态、更多的就业岗位,还有助于优化就业结构、激发创业活力。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18个新职业中,有9个新职业与数字技能密切相关,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在数字生态中实现就业或创业。因此,应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,加快推进大数据中心、物联网、卫星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为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基础支撑。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,推进产业数字化、数字产业化,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,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,大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,为高校毕业生开发更多就业岗位。高校应聚焦国家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,适度扩大数字经济相关学科专业人才规模,开展数字技能选修课或第二学历教育,加快形成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。

以数字技术优化就业服务,实现就业协同化。近年来,教育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,各地各高校纷纷加强就业线上服务平台建设,扩大互联互通、信息共享,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迭代升级奠定了基础。要完善以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为龙头、各地各校就业服务平台为主体的就业线上平台体系,汇聚教育、人社等政府部门和高校、社会就业资源,构建统一、规范、开放、共享的数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市场,优化各级平台的服务功能,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智能化、便捷性、不间断的就业指导服务。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加强就业数据分析和结果运用,动态掌握各专业就业情况和市场供求变化情况,有效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。要建立覆盖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数字档案,全程记录学生入学到毕业期间的思政表现、专业成绩、社团活动、个人专长、获得荣誉等有关成长数据,精准提供个性化、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,使就业工作更有前置性、更富实效性。

以数字手段提升就业帮扶,实现就业精准化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们不断强化就业优先的导向,并将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就业群体优先保障,千方百计克服经济下行、疫情、外部环境等带来的不利影响,实现了8000多万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保持稳定。但仍有一些低收入家庭毕业生、身体残疾毕业生等因各种原因,实现就业比较困难,需要发挥数字化优势,加强重点帮扶,实行精准滴灌。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数字手段,建立动态更新的就业困难群体台账,全面掌握不同困难群体的个人信息、就业需求、思想动态等情况,为“一人一策”精准帮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。通过互联网等手段,对就业困难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、面试辅导、职业规划指导等,对存在就业焦虑的毕业生开展心理疏导,引导其坚定就业信心、保持良好就业心态。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,比对匹配学生专业特长、就业意愿、薪资期望等数据与用人单位招聘岗位要求和待遇数据,提供精准的岗位推荐服务和就业能力提升帮扶。

来源:《中国教育报》